Skip to main content

讀書筆記 | 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…

在每個人個別被賦予的極限中,希望能有效地燃燒自己,這是所謂跑步的本質,也是活著的隱喻

因為過年的衝動所以四月要路跑,一邊後悔一邊練跑著,也順手找了這本《關於跑步,我想說的其實是……》來看,和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一樣,十分喜歡村上春樹描寫自身日常的書,以下摘要個人特別喜歡的幾點:


小事的哲學

村上在開頭便引用毛姆的話:「任何刮鬍刀都有哲學」,並補充:「可能是說,不管多麼無聊的事情,只要每天持續,其中都會產生某種類似觀照的東西吧。」用這段話開啟了整本關於跑步的紀錄,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特別在意的一些小事,定義上可能是很難放在興趣類別的大項目,但卻是日常生活中會持續在意的事物,對我來說這樣的小事有幾件,像是文具、雞蛋糕、手搖。以手搖來說,即使是大多數人都曾經體驗過的,但因為長時間喜歡喝,就會特別注意一些奇妙的細節,例如杯身、吸管的直徑長度,吸管戳下封膜時的感覺與聲音、少冰的冰塊顆數,這些事情小到不會有什麼人討論,卻是在一次次的經驗中,會獲得的某種類似觀照的東西。看到這裡就感覺這個主題好適合做成一個訪談節目,採訪大家在乎的那些小事與細節,感覺會知道很多有趣的角度。


寫長篇小說正是肉體勞動

在現代,幾乎所有關於生產力的書籍、影片都會提到「擁有健康身體」的重要性,而村上春樹在這本書當中,則是直接用自身去驗證這件事,他提到的一段關於寫小說的描述我覺得相當漂亮,他說「我們在寫小說的時候,也就是在用文章把故事塑造起來時,無論如何都必須把人性中根本存在表面的毒素挖出表面來。作家多少必須向這毒素正面挑戰,明明知道危險卻必須俐落地處理。」看起來只需要坐在書桌前寫寫字的小說家,背後卻需要極強大的身體去支撐創作。而我覺得用在許多現代人的工作也是如此,多數上班族已經不需要透過打獵、農作等勞力維生,但許多坐在辦公室內的工作,像是設計師、工程師,其實更需要背後的專注力、體力,去對抗心力的耗損、獲得好的工作成果。這也是運動帶來的最大好處,便是發現自己在更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同時,也更能控制自己的專注力,並有足夠的體力去維持工作。


保持下去,不要讓節奏斷掉

我想任何有稍微長距離跑步的人應該都有類似的感覺,起跑時有點難度、需要多費點力,但開始一段時間後,便能保持一種跑步的節奏,腳步、呼吸、心跳都會逐漸融入在 Flow 之中,雖然會覺得疲憊,但其實常常一步接著一步,不知覺地就跑了一段距離了。可是只要一停下,便會打斷原有的節奏與流動,要再開始下一次的起跑便會比多跑幾步更困難。我想跑步的節奏就像建立一個習慣一樣,還沒開始、一開始總是比較辛苦,可是一但養成了習慣,便只要告訴自己「再跟之前一樣做一次吧」,便可以持續下去,運動、閱讀、筆記的習慣,對我來說都是如此,沒有這種習慣以前,總是覺得先做其他的事情好了,可是現在卻會覺得一陣子身體沒有動一下的話似乎不太對勁、有一個想法沒有順手記下來好像怪怪的,我想我已經逐漸融入在這些習慣之中,並在一次次的練習之中強化了這些習慣。


獨處

雖然在跑步時我常常覺得生不如死,總是期待著停下來的那一刻。可是我總覺得在跑步的時候才可以達到一種完全只有自己的境界,意思是在跑步時,對於一般人來說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,只要想著往前跑就行,在跑步時也不會受到任何外界的侵擾,我只需要專注在自己的呼吸、腳步。這樣的狀態在現代是相當難得的,村上在書中提到:「至少跑步時我可以不必跟人說話,也可以不必聽誰說話」,對我來說這便是一個很珍貴的時刻,幾乎不用去擔心任何事情、理會任何人的訊息,只要好好地用力前進,並且抵達設定的終點。這可能也是在跑的過程中偶爾會感覺痛苦,但每一次用力跑完,身體總會覺得被點燃,腦袋會特別清澈的原因。


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透過效率差的行為獲得的

現在網路上有許多 X 分鐘快速入門、書籍電影精華,擁有很多現成經過他人整理好的資料,透過這些資訊,或許可以輕易地初步了解某個理論。但我很認同書中提到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透過效率差的行為獲得的」這句話,我認為在複雜的資訊中好好透過自己的思路去理解邏輯、自己的經驗去梳理脈絡,真正地花時間、腦筋去了解的事物,才可以在未來運用。當然不用在每個領域都如此下功夫,但是在自己特定感興趣的領域必須如此,如果只是要運用算式的話,那麼了解大致的原理運作即可,可是如果想優化算式,那麼就必須去理解每個參數、運算的意義。

書中也提到一段天才的描述我覺得很有意思,他寫到:「天生有才華的小說家,什麼都不做(或不管做什麼)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寫小說。像泉水自然湧出來那樣,文章自然湧出來,作品很快就完成」、「但很遺憾我並不是這種類型的人,必須手拿鑿子一點一點地敲開岩盤,深入地底去挖掘,否則無法挖到創作的水源。不過漫長的歲月持續過著這種生活,努力打開堅硬的岩盤找洞穴,探尋新的水脈,技術上和體力上都變得相當有效率了。」正是因為天才不費力地便可以完成作品,而不用思考該如何完成,但一般人就不同了,為了達到目的,必須努力地探求自己的能力、知識與技術的進步,經過了一開始效率差的累積,有意識地去思考如何進步,這樣一想就覺得其實當一般人蠻好的,因為要努力才能完成某些事情,所以自然知道努力的方法是什麼。


最後想分享這本書中最喜歡的一段話:**「在每個人個別被賦予的極限中,希望能有效地燃燒自己,這是所謂跑步的本質,也是活著的隱喻。」**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跑步這種運動,但是和跑步雷同的比喻便是人生,每個人身上都有與眾不同的特質與限度,以及想要追求的事物。可是也像是村上提到的:「因為繼續跑的理由很少,停跑的理由則有一卡車那麼多,我們能做的,只有把那「很少的理由」一一珍惜地繼續磨亮。」在追尋任何理想的過程,都會遇到很多不能做的理由、以及種種挫折,這些顯而易見的理由都有可能會促使自己停下,但能夠支持下去的理由便是最初的信念,要好好地記住、繼續磨亮才能堅持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