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我憧憬的存在
讓我覺得「要是成為這樣的人就太好了。」
能夠幫助他人的人
《恆星一樣的大人》這篇散文很觸動我,每次讀都會有微微想哭的衝動。對我來說的命題是,該如何從行星一般的少年,倚靠著他人的光芒而發亮,朝向一個像恆星一樣的大人。或許是因為受到的幫助太多,我迫切地想要知道,如何在他人需要的時候,成為能夠帶來力量的存在。我相信這個世界是 positive-sum 的遊戲,要思考如何讓自己和他人產生正值。
之前常常將無法幫助他人,暗自歸因於我沒有足夠的能力。但事情好像也不是這樣,Huli 在《每一篇心得都有價值——為什麼初學者才更應該要寫心得筆記》裡切中要點:「弱弱的心得文才珍貴好不好,因為一堆人都抱持著這樣的心態,導致這種新手心得文變得稀少,物以稀為貴」,我更相信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能「給予」的事物,並且錯過不再。四年前,我寫了《回顧讀大學這件事》,今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長長的、關於選填志願的讀者來信,她的文字清晰而細膩,我們聊了看待大學的不同角度,收到信的當下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,當時寫下的文字和情緒,跨越時間連結起不同的人。現在的我,再也無法寫出大學剛畢業時的感覺了。
我想在我經歷過的各個階段中,我都比我自己想像中,有更大的可能幫助他人。
溫柔的人
聽過有人說 “Be hard on the work, but soft on the people.”,我相信溫柔有它的價值。或許當下迅速地去評斷他人,能更快做出決定,但這是短期效益。而有意識地理解他人,讓其他人更安心,在之後的日子裡,更願意展現他的思考過程和脆弱,這是長期效益。
即使溫柔很難,對每個人來說丈量感覺的尺度都不同,我也希望自己能夠盡力擁有這個特質。像是寺尾哲也提過的:「如果可以的話,不要喪失對旁人的溫柔。很多時候,只要一絲絲好意,稍稍承接住,或是緩一緩身邊的人掉落的勢態。原本的峭壁在他們眼中,會重新變成退路的。」
有趣的是,很多時候反而是在被刺傷時,才意識到自己不夠溫柔的地方,像是被問到「怎麼不知道某件事」、「怎麼會做出這種決定」,心裡會出現刺刺癢癢的感覺,像是被他人的鋒利瞬間劃了一下,但在意識到受傷的當下,也發現自己絕對也這樣對待過其他人,並且當時的我毫無知覺。
願我能好好記住這些被劃傷的感覺,溫柔待人。
讓事情變得好玩的人
我很喜歡這種做每件事都好好玩的感覺,不是去做一件好玩的事,而是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找到樂趣。能夠擁有這樣的力量很不可思議,要常常在經歷的事物中,進行觀點的切換。
這需要觀察力,即使在平常的日子裡,也能從中找到不尋常或是反轉,需要想像力,去想像變好或是糟到不行的情境,可能也需要一點苦中作樂的視角,在任何細節中找到有趣之處。我覺得很多創作者都擁有這些能力,近期聽了一集 podcast ,講的是關於高爾夫球新手在買球具時遇到的種種阻礙,以及被詐騙的經歷,聽完之後真的是有種驚喜感。過去對詐騙的想法是很負面的,預期會聽到抱怨或是正經的反詐騙教學,但他們所講的故事非常真實,即使痛苦也因爲彼此的吐糟而有趣,這種敘事方式,讓我更貼近詐騙受害者的思考過程和煩惱,我想這正是創作者的魔法所在。
其實還想到了許多特質,但直覺寫下了這三項,可能這便是我此時此刻的追尋。
感謝翰元、Min 和 Parker 閱讀了這篇文章的初稿和提供各自指引人生的想法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