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讀書筆記 | How To Not Die Alone

How To Not Die Alone,中文譯名為 《哈佛 ✕ Google 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》,譯名真的讓這本書看起來太難看了,硬塞「哈佛」、「Google」等厲害名詞,塑造一本脫單聖經之感,好好奇這種命名方式真的會讓書籍銷量提高嗎?總之,我是因為看了 Ali Abdaal 的 This Book Changed my Love Life 影片把這本書加入書單之中,看完之後,覺得這並不是一本專為想要脫單的人設計的書,而是對所有戀愛階段,對於自己和身處的關係想要更了解的人都可以讀的一本書。


現代社會的戀愛困難

  1. 選擇困難:媒妁之言、指腹為婚的時代已經過去,自由戀愛聽起來很浪漫,現在透過網路認識人輕而易舉,卻也讓現代人陷入在選擇的不安定中,伴侶不像家電或日用品,可以透過各種性能比價文章比較,不能理清數以千計的選項,找到對的人。
  2. 缺乏感情榜樣:很少人能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感情榜樣,在離婚率高的現代更是如此,健全的日常相處該是什麼樣子?該如何解決爭吵?該如何一起做決定?一般人很少看見父母做這些事。讀完這本書後也想到,即使感情是大多數的人會面對的人生問題,我們的教育也很少在關係的聯繫上著墨,幫助我們釐清感情之於自己的意義、關係如何維持,那麼我們似乎就只能懵懵懂懂地在做中學,大多數人靠著自己和身邊人的經驗去建立感情的概念。讀完之後也覺得,大家感情失敗都是有道理的啊(🚬)

三大感情心態

三大感情心態是我覺得這本書最有趣的部分!作者透過簡單問題測驗來測驗戀愛盲點,我覺得準不準不是重點,可以就測驗分析來檢視自己過往看待自己、伴侶、感情的關係才是重要之處。以下為作者列出的三派人:

  1. 浪漫派
    浪漫派的人對感情有不切實際的期待,相信自己單身是因為還沒遇到對的人。比起努力認識他人,更希望有浪漫的相遇(我想可能是在轉角撞到對方後,幫彼此撿東西的偶像劇情節吧),可是隨機遇見真命天子何其低,大部分人跟伴侶相遇都是平淡無奇的,少數童話故事情節被渲染得太過浪漫,讓人忍不住追求。另一點則是浪漫派的人對於另一半有具體標準,錯失了許多潛在對象,像是身高、長相等等。再來就是感情遇到困難時,浪漫派的人會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找到那個對的人,選擇放棄而不是努力克服障礙,但努力投入、維持往往是關係長久的主因
  2. 完美派
    完美派的人對伴侶有不切實際的期待,與完美派相反的人則稱為滿足派,完美派注重選擇過程,認為謹慎的選擇可以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定,會一再思考人生是否有更好的決定,下了決定後仍期望探索不同的選項。而滿足派的人則不同,他們可能也會有高標準,但一到找到了對象,他們就會安於決定、享受自己的決定。很多事情我們總是求越高越好,拿了 A 下次要拿 A+,可是關係不是這樣,我們永遠沒辦法測試完世界上所有的可能性,去找到最好的結果,要做的可能是珍惜當下的機緣、認真看待眼前的人,並且努力地試一試。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寫到的一句話:「什麼是最好的選擇?那就是選擇快樂」,去覺察心裡的感受,去享受當下的快樂是最重要的。
    作者也引用了秘書問題,我覺得蠻有意思的,如果有 100 名應徵者,你必須在面試完每個人後決定要不要雇用他,在數學中的正解是你可以先面試前 37% 的人,然後以其中最優秀的人當基準,之後一出現比他更好的人就立即雇用。對於完美派的人來說,可以尋找伴侶的前 37% 時間最好的交往對象當作基準,往後人生只要出現更好的對象,即可以將他作為長期伴侶的選項。說來簡單,但人與人之間的好壞比較何其困難。
  3. 猶豫派
    猶豫派的人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,例如:等我變瘦再去交男朋友,即是一個典型的猶豫派案例,讓自己變好很好,但有時候這會成為藉口,提升自己是永無止盡的。尤其談戀愛充滿不確定性,常常我們會害怕遭到拒絕、害怕失敗,但一直不跨出去嘗試也會有機會成本,會「錯失學習的機會」,作者提到「談戀愛是一個反覆改善的歷程,一邊學習而漸漸做出改變」,在和另一個人親密相處的過程中,常常我們也更了解自己、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模樣以及理想關係的塑造,這是需要實際經驗才能體驗的。

感情關係的重點不在於兩人的性格,而在於兩個人在一起的結果

整本書對我最大的 Key Learning 就是這句話,過往在面對感情關係時,我發現自己常常想著「是不是對方個性 …… 」、 「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」,但感情關係的結果,其實是兩個不同個體互動的歷程(以單配偶制舉例),不是一個人的性格、所做所為就可以決定的,所有引發的情緒、反應都是在彼此的對話、相處而生。如果不小心失敗了,可能就是這個組合在當下沒有辦法達到平衡,而世界上還有其他組合的可能。


讀完之後

透過三大感情心態重新檢視過往面對感情的態度,自己在三個派別的分數差不多,也多少都有戳中自己的部分,沒有很積極的製造機會、總是想著自己現在不適合談戀愛(但或許人生也沒有談戀愛完美的時機點)、可能是還沒遇到適合的人吧,幾種想法都在心中出現過,是我蠻喜歡這本書的地方。但作者提供的交友技巧,像是交友軟體照片的訣竅(原來黑白照會增加交友軟體喜歡機率)、試著每週固定約會、至少給同一個人二次約會機會等,至少現在我可能都沒有那麼買單,我想我還是會放自己喜歡的照片、在有餘裕的時候跟感覺有趣的人見面。但我會嘗試當個滿足派的人,在探索之後好好喜歡自己的選擇,未來我會關注自己、關注可能會有的伴侶、關注彼此之間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