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筆記 | 恆毅力
因為最近很沒有動力,直接選了一本書名叫《恆毅力》的書想試看看能不能擺脫這樣的狀態,本來只是想藉此獲得一點生活上的動能,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意外得到一些有意思的觀點,從破除天才的迷思開始,轉到恆毅力的重要性,進而說明我們能如何透過自己或外界的力量增加恆毅力。摘錄我的閱讀筆記如下:
潛力是一回事,發揮潛力又是另一回事
我覺得自己也有作者提到的「天份偏誤」,總是認為天才是特別迷人的,書籍和影視作品也強化了這個印象(誰能不愛福爾摩斯呢?尤其是 BBC 的影集),喜愛天才除了是窺探一般人難以到達的境界,其實也是一種區隔自己與天才,讓自己感到安心的做法,因為他是天才啊,所以我們就算再怎麼努力,也無法追上他。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們擺脫負擔,但也可能無意間限制了自己的潛能,因為有許多事情其實是需要一點一滴地仔細打磨,才能成就的,這就是這本書提及的「恆毅力」。
恆毅力:探索、培養、強化
接著作者花了剩下的篇幅,從探索自己的熱情開始到培養興趣、發展能力,最後也提及有哪些因素可以強化個人的恆毅力。
努力下苦工之前,先學會玩耍
我覺得是相當重要但常被忽略的,如果只是先努力再努力、把事情一件件做好,但卻沒有明確的目的,可能到最後會發現是白忙一場。找到自己的熱情(終極目的)我想是每個人一輩子的議題,因為熱情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終點,書中提到「熱情其實比較像羅盤,它需要時間打造、校準、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,在前方漫長蜿蜒的一路上,指引你到達想去的地方。」我們永遠要透過與外界的互動覺察自己,發展自己的熱情所在。
目的與手段
本書中提到的終極目的,像是人生中期望探尋的方向,而在達成目的的路上,也會有不同的路可以追尋,舉瓦基在恆毅力書評當中的例子,他的終極目的是傳遞閱讀的美好,而手段則會有建立閱讀習慣、寫作習慣、宣傳等等,我認為能夠辨別哪些事情是手段、而哪件事才是自己的終極目的相當重要,因為終極目的並不會輕易有大幅地調整,而手段總是可以隨著時機而動態調整,目的比較像是你想為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,而手段比較像是支持你的能力(例如:寫程式、管理、行銷)。
新手看見的是新事物,老手看到的是新視野
專心培養自己的能力,便能一層一層地突破自我,分享書中提到幾點我覺得有效的方法:
- 找 Role Model:以前我認為找 Role Model 這件事對我來說還蠻沒有意義的,畢竟我也不可能完全地想或真的成為另一個人,這是很偶像崇拜的一件事。但我最近的嘗試是找自己在不同領域很喜歡的人做榜樣,發現自己在組織引導、寫作、產品策略上各有不同的 Role Model,在茫然或遇到困難時,就會盡力地去找這些 Role Model 們過去曾經經歷過的一切,我會去翻他們寫過的文章、上過的 podcast 等等,從文字影像聲音的痕跡去認識一個人,去看見他面對事情的心態、策略,常常覺得心靈上獲得養分、偶爾也會有剛好可以即時用上的技巧。
- 成長心態:心態雖然老套,但總是有用(?)成長心態是把回饋視作能量的態度,與其相對的則是表現心態,表現心態不希望輸給別人、也不希望別人給的回饋破壞自己的形象,我覺得自己在很多時刻都不自覺的保持表現心態,考卷不想檢討、報告不想修改,我想我心中常常很害怕,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、害怕要直面他人的批評,而我很擔心自己無法承受而想逃避。但我後來發現,在某些被迫得面對回饋的時刻,其實也是成長最多的時候。當助教時知道自己表達能力不夠好、上台常常很緊張,但也會知道自己可以自在地讓學員說出自己的想法、引導有效的討論,在這個情境下成長心態大幅地地幫助我調整自己。
- 把練習變成習慣:當習慣在某一個時間、地點做同件事情,原本要花心思啟動的事情,會自然地發生。我覺得培養習慣就能夠減少意志力的損耗,原本感覺運動很痛苦,一但一個禮拜習慣去兩三次,當習慣斷掉時,反而會覺得身體怪怪的。原本覺得要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怪不自在的,但習慣了之後,吸收任何素材,都會開始思考對我而言的意義,是不是分享出來也可以讓更多人有共鳴。
- 刻意練習 & 心流:書中特別提到刻意練習和心流兩種狀態的對比,刻意練習是策劃的,精心挑選超越現前技能的挑戰,而心流則是自然地出現在能力和挑戰相當的時刻。不論是刻意練習或是產生心流,都能增長恆毅力。
強化
三大環境力分別為:家庭教養、課外活動、組織文化,讀這幾個章節時很適合一邊讀、一邊回想自己的人生經驗。父母對你說過的哪些話、哪些要求、一路上參與過的所有活動、以及身處在的組織,不論當時的我們是否有選擇,都影響了我們的生命。讀課外活動這章時,一直回想起高中的時候,想起那時候的物理老師鼓勵我們參加物理辯論競賽,那是一個會給定物理題目及參考論文,以英文進行問答的辯論比賽。第一年參加時,記得我們很努力在高中的實驗室,用盡所有想得到的方式湊齊實驗材料、學分析軟體,然後讀著一篇篇不太懂的論文,但在比賽時候我們還是慘輸了那些有多年比賽經驗的學校,輸得超級難看,會想要躲進廁所哭的那種程度。第二年的時候包含我有一部分的人留下來繼續參加,我們開始利用上一次的經驗,了解比賽要注意的報告方向、問答細節,更多老師投入也幫我們連結了更多資源,我記得那時比賽成果還是沒有到拿牌的程度,但是分數、名次已經有很大幅度的進步。擁有這樣的經驗對我的人生非常珍貴,因為人要能好好成長,就要能有面對困難的事情並試著克服的能力。
小結
其實在讀這本書時,心裡一直有點卡卡的。時不時的會想人們真的還不夠奮力嗎?要是大家太努力了怎麼辦?但看完後,覺得適合推薦給在某些時刻覺得人生缺乏熱忱、動力低落的人(正是現在軟爛的我)能夠去看見不同領域的人們,奮力地追尋、達到對自己有意義的目標,還是能夠稍稍讓自己提起幹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