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個 21K
- EN
- ZH
還是很難相信在 2024 年底完成了人生第一場半馬,它是這樣開始的:
起點
2023 年一時興起和高中朋友一起報名了 10K 路跑,雖然沒有做太多準備,但最終勉勉強強地完成了。之後陸續地聊到想在 2024 挑戰更難的目標——比 10K 更長的距離 。由於 10K 到 15K 沒有太多路跑可以選擇,我們開始考慮半馬,也就是 21K。在沒有做太多功課的情況下,我們決定報名台北馬拉松。報名後,才發現自己可能無法在三小時內跑完全程。於是訓練就這樣開始了……
過程
8 月時第一次練跑,結果發現跑完 2K 後就好累、好喘。這次測試讓我有點絕望,也開始懷疑半馬對我來說是否太難。
開始練習後,我做了更多功課,並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結論:對於初學者來說,準備馬拉松的關鍵是——跑得更多。這就是我的計畫,每週跑三次:兩次短跑和一次週末的長跑。從 2K 開始,並試著每週增加 0.5K 到 1K。
持續地練習就像魔法一樣。我逐漸適應了跑步,發現自己可以跑得比以前想像的更遠。我跑到了 5K、10K,甚至更長的距離。
因為練習,我也發現了許多以前沒注意到的風景:)
規律地、持續地跑,讓我體驗到了這些事:
-
狀態覺察:因為常常要跑步,我更能意識到自己的狀態,像是否需要更長的休息、有沒有意志跑一個長跑。而這種覺察在生活的各個面向都非常重要。了解自己的狀態能幫助我做出更好的決定。(例如:我會避免在狀態不好時做重要的決定。)
-
以身練心:頭腦一片混亂時,跑步常常能讓我冷靜下來、消除腦中的雜訊,專注在當下。很常覺得跑步不只鍛鍊我的身體,它同時也鍛鍊我的心靈。
-
持續:反覆地邁出下一步,身體的肌肉和呼吸在一次次練習下,我越來越習慣持續前進和調節的感覺,跑步變得更自然、也更容易。
-
保持對跑步的渴望:不要過度訓練,維持跑步的動力。
當日
很幸運地,馬拉松當天天氣很好,在沒有下雨的 12 度陰天,我第一次和數千人一起跑步,有種說不出來的奇妙感,整座城市還很安靜,只聽得見身邊其他跑者的呼吸聲,身邊的人群讓我更有能量,用雙腳跑過我很熟悉的城市,和平常閒晃或搭大眾運輸時的感受完全不同,在那個早晨,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探索台北。
整場馬拉松都蠻享受的(除了最後 1K 和上橋,我太累了。)
最後
跑步讓我學到最多的是如何「持續地慢慢向前」,以前我很習慣在「全力衝刺」和「停下」兩種狀態間擺盪,但慢跑是花時間一點一點推進自己的過程。
最後,希望能跑得更多,也希望能在更多不同的地方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