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2023 日常紀錄#5


轉向自己

最近對自己的發現是「更重視自己的需求」,好像沒有特別的轉變原因,但很明確地感受到我在面對不同情境時,不論是工作上交辦的任務、朋友的約會、要參加的活動,都更仔細地衡量自己現在的心力狀態、評估這件事是不是我想做或有興趣的,聽起來好像還蠻基本的,但我覺得跟過去的自己相比,我好像漸漸地把別人的期待看得少一些,而更重視自己的想法多一點。對於這樣的轉變是同時有點開心、但也蠻擔心的。開心的點是有更多對自己的認識,也不再一昧地選擇勉強自己,擔心的點是會不會變成一個太任性的人。任何事情好像都是如此,找到之間的平衡是最困難的。


角色切換

我有時候會感覺自己有點不太一致,這個不一致是指比如我想成為一個能同理、也能引導他人的人,可是在很多情境下我目前沒有心力或能力可以做到,例如:在工作上為了讓某件事推動的快一些,而沒有仔細考慮每個人的狀態、在和家人朋友聊天時,沒有仔細去了解他的處境、期待獲得的回應,直接把自己直覺想到的想法吐出來。在我的行為和相信的價值有落差時。我會覺得對這樣的自己有點失望。

但這幾個禮拜回學校帶工作坊時,有個夥伴提出了一個好奇,大意是說在工作坊中看到的彼此,作為教練的角色都很有耐心的去引導他人,那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嗎?我當下直覺說出的回答是:「喔我不是欸(笑)」,在後續聽到其他人的分享後,我覺得對於這件事有更深刻的思考。

可以有耐心的同理他人、釐清對方的需求做溝通,是教練擁有的一項思維能力,是多了一項選擇的機會,可以彈性地去運用這樣的溝通技巧,去選擇在各種情境下要或不要使用這項能力。並不是不使用就是違背了我們相信的某些價值,有時候在外在環境和內在心力的考量下,很合理的我們會做出不同的生存策略,而重要的是我們為什麼採取了某項方式。而我自己認為,當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,可以妥善地運用不同的溝通、處理事情的能力,讓所在的環境、達成目標更貼近自己所相信的價值觀時,便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同溫層,而自己也能更自在地處於其中。(此段感謝晴雯與所有教練丟出的想法)


近期的嘗試們

第一件是跑了 10K 路跑,當天白天緊張了一整天,超級擔心跑不完(畢竟自己練跑只跑了 5K 就累到不行想放棄:)),賽前一直不想面對主辦單位收的信,但還是在天氣很好的夜晚,跑過了長長的河堤,我覺得喜歡的是我沒有把手機帶在身上,所以在跑步的那個晚上,應該是少數清醒時不受紛擾如此久的時間,幾乎沒有任何外界的訊息,心中只要想著往前跑就好,有幾個時刻覺得吹著涼涼的風,腦袋非常清澈、感覺非常清爽。可是最後一兩公里對我來說還是相當痛苦,把每個轉角都想成是終點但一直都到不了,跑完真的只想倒在路邊。但是這種逼迫自己一些、竭盡全力地用光身體力量的活動,結束後真的覺得很痛快,有微微突破自己的感覺。

第二件是去走大甲媽祖遶境,和朋友一起從大甲騎到大肚,雖然說是意外去的,但看到數萬人同時往同一個目標前進,心中還是有莫名的感動。遶境的主要路線上,除了廟宇、還有更多的食物補給,從水、運動飲料到地瓜球、雞蛋糕、草籽粿(連連的被豐盛食物震驚到),越前進越感受到臺灣真是一塊不可思議的土地啊,重新感受互不認識的人們願意給予善意和支持的力量。

第三件是開始在 Twitter 紀錄 Daily Digest,這個想法萌芽是在聽了《星箭廣播》第 86 集 — 電子報的文藝復興時期要來了嗎後產生,我很喜歡的創作者 Manny 在 Podcast 上提到自己會在 Facebook 上分享每日的 Daily Digest #mannyssd,用大約兩小時的時間選定一個有趣的主題去研究、寫作,他提到幾個自己喜歡使用 Facebook 的幾個原因,包含簡單好書寫、不像 Instagram 重視圖片、不像 Twitter 有字數限制,Facebook 也可以很輕易地讓他和觀眾有互動。我覺得我被有互動性這點深深戳中了,雖然現在主要以 Medium 為媒介分享想法,但其實就只是在找一個阻力低的方式緩步探索,Medium 對中文文章的不友善(我已經追蹤一堆中文創作者帳號了,推薦還是幾乎都英文文章XD)、SEO 的困難,就已經讓文章不那麼容易被看見,要和讀者有互動更是困難,有時候即使看到後台的數字增加,但完全比不上有人留言、或是朋友看到文章來私訊我來得感動。

於是近期開始在 Twitter 開始分享 Daily Digest,不選 Facebook 的原因蠻單純的,就只是覺得自己國小~大學的生活圈可能也不是我的受眾,就不特別打擾大家了,又剛好近期在 Twitter 中文圈追蹤蠻多有趣的人,而我目前的 Daily Digest 應該會偏向看到喜歡內容的 Highlight,跟引發、翻轉我思考的原因,簡單幾句分享今天的重點目前對我來說還是比較沒有負擔的,使用兩三天後也明確發現 Twitter 的確是更容易產生一些互動的平台,目前感覺還蠻新鮮的,因為一天一則的緣故,每天我會在不同時刻思考今天睡前我最喜歡、最想講、最深刻的想法是什麼,經歷每日反覆的發散和收斂,去精練最後產出的文字。最後想說果然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,對於兩者我都還在探索中。


以上是最近的日常,在「角色切換」上寫得有點抽象,不過還是想初步紀錄目前粗淺的想法。近期看了不少電影和一本文字超魔幻的小說《地底三萬呎》(非常推!),五月希望能好好調整自我狀態,不要再報復性地看漫畫、擁有固定的睡眠時間和找到做事的動力。